王阳明:一个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崇拜的人

 

2016-05-07 燕园研修

 

无论在何种时代,身处何种体制,无人能代替你看顾自己的内心;对于人而言,很难否认一生的果效皆出于心,这正是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学。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王学中关于人格独立与思想自由的部分,总能轻易击中被各样事务羁绊着的人们。

 

无论人们是如何任性随意地取用王学,我们都不能轻慢哂笑,王学本身的价值维度及当下社会的智识情感底线,共同塑造了王阳明的流行线。

 

中国几千年历史上能立德、立功、立言最显著的人有两个半!两个人是指诸葛亮、王阳明,另半个人则是指曾国藩。

还有一个说法,中国有三个人可以称为圣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

 

也有人说,中国历史之中,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最,一是明代的王阳明,一是清代的曾国藩,一是当代的毛泽东。明史曾说: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毛泽东的很多思想,本来就同王阳明比较接近。

据说毛主席少年时就曾读过王阳明的《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并逐句逐字做了批注,另据王元化先生的说法,早年毛泽东的很多思想本来就同王阳明比较接近。

 

他年轻时曾服膺王阳明,求是的思想,原本典出王阳明。后来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实际,领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其发明的游击战打法,貌似和王阳明神出鬼没的军事打法如出一辙。

 

八路军纪律严明,要求干部清正,处处为老百姓着想,为人民服务”“精神文明等思想和心学致良知的精神不谋而合。

蒋介石将草山改名阳明山

 

蒋介石也是崇拜王阳明的超级粉丝,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学问家中,蒋介石最敬佩王守仁(王阳明)和曾国藩二人。蒋介石甚至改名蒋中正,中正的名讳出处来自王阳明心学中的大中至正

 

蒋介石曾经三次到阳明洞参悟,到台湾后他对王阳明的研究愈发痴迷,他大约从 20世纪 30年代始,已非常推崇王阳明先生,尤其是对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的思想,深为敬佩,并提出了他自己的力学主张。

除此以外,他还要求儿子蒋经国苦学阳明心学。蒋经国学后亦佩服之,要求其部下以王阳明与蒋介石并列为最值得尊崇的导师。蒋介石和蒋经国用心学的道理治理台湾,几十年下来台湾经济获得高速发展。

日本奉心学为圭臬

 

心学不但在中国发扬光大,对日本也产生很大的影响,日本一位八十三岁的高僧拄着拐杖颤悠悠地把阳明学说带回日本,没想到竟风靡一时,阳明学说更是间接地为日本明治维新起了思想上的铺垫作用。

 

日本奉心学为圭臬,心学在日本的地位,几乎相当于文艺复兴之于中世纪,尼采超人哲学之于德意志。日本用心学理念教化日本国民,去除私欲讲究团队精神,改造国民素质,短短几百年从中国一个属国发展为今天的世界经济强国。

 

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海军的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刻了一块印章,一直佩戴在身,上面刻着一生伏首拜阳明

龙场悟道

 

明正德三年,王守仁任兵部主事因得罪大太监刘瑾,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发配到贵州龙场,王阳明惨遭此祸,心境孤独、寂寞、苦闷、悲戚,后看淡尘世,转为淡定寂然,潜心参悟天地心理,心境日益明朗。

 

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得孟子亲自授道,顿时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

他从睡梦中跳起来,欢呼雀跃地大叫: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格物穷理

 

宋代大儒朱熹提出的存天理去人欲格物穷理朱熹一生追求的东西名字叫做。所谓道,是天下所有规律的总和,是最根本的法则,只要能够了解道,就可以明了世间所有的一切。
朱熹提出的悟道的原则是:格物穷理。他告诉我们,虽然很难悟到,却普遍存在于世间万事万物之中。
理无处不在,而要领会它,就必须。至于到底怎么格,那就不管你了,自己去思考去悟吧,你自己对着墙发呆也好,动手也好,愿意怎么格就怎么格。
朱熹的世界和我们的是不同的,他的世界是分裂成两块的,一块叫做,另一块叫做
朱熹认为是存在于万物中的,但却有着一个大敌,那就是,所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和准则,只要人人都遵循了,幸福的生活就来了,天下安定了,世界和平了,宇宙也协调了。

要用客观世界的,去对抗主观人心的,而这才是世界的本原。

另类青年

 

明代,朱圣人的话就是真理,没有多少人敢于质疑这套理论。
王阳明的那些朱圣人的追随者一样,对格物穷理深信不疑,每天格,见啥格啥,有一次对着自己家里的竹子格了几天几夜,没有格出理,他第一次对朱圣人的话产生了疑问。

正让他有所想法是一次和禅师的谈话,终于让他领悟了一条人世间的真理:无论何时,何地,有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它将永远屹 立于天地之间。

正是从那一天起,王阳明意识到:朱熹可能是错的。他开始明白,将天理和人心分开是不对的,人虽然有着种种的欲望,但那是正常的,也是合乎情理的,强行用所谓的天理来压制绝不可能有任何效果。

 

在格物穷理的道路上徘徊了19年的王阳明,终于获知了秘密的答案:在心中。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贤之道!天理即是人欲。这是载入史册的一瞬,中华文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

 

心学四决: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学四决,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王阳明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良知,应该用最恰当的良知去解决办法。

 

他认为天理就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要求人们知行合一,通过提高自己内心的修养和知识水平,去除自己的私欲与杂念,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运行,即所谓的致良知;教化人们,应将道德伦理融入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去,以良知代替私欲,就可以破除心中贼

王阳明也为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道德观总结了一套非常好的方法。这就是静处体悟,事上磨炼。当你闲暇无事时,要勤学读书,从书中去体会别人如何克服名利的诱惑;也要自己思考,将好色,好货,好名这些私利一一追究,搜寻出来。

平时,在具体的事情中,也要时常告诫:克己奉公,善良正直,把它体现在一言一行之中。良知人人有,但是需要时时去保持。

 

攻心奇谋

 

王阳明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打法诡异,他从来不与敌人正面交锋,都是声东击西,你往南走,他偏往北,经常搞得敌人晕头转向。22天就平叛了预谋8年之久的宁王造反,创造了军事奇迹。

由此可见,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隐形的大牛人,集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目前被公认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

 

但是在王阳明的一生中,他并不是把追求功名利禄,建立事功放在第一位,而是要做一个大圣人,追求道德修养人格的完善,并且把自己所学一点一滴教给众人,让人人心中有定盘针

 

因此,忙中偷闲或者落寞时的王阳明并没有闲着,他开门受徒,著书立说,可谓桃李满天下。